當前位置:首頁 > 资料中心 > 當前頁面
  • ◇ 南懷瑾先生:我勸你們要常讀《憨山大師年譜》

我勸你們要常看《憨山大師年譜》,尤其是出家的同學,別人修持的經過,講得確確實實,可以啟發你們。

 

我勸你們要常看《憨山大師年譜》,尤其是出家的同學,別人修持的經過,講得確確實實,可以啟發你們。當然人家學問好、佛學好、修持好,樣樣都好,無一不好。他除了注解儒家《大學》外,《中庸》、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也曾注解,還有奇門遁甲、地理風水、陰陽八卦、算命等,無所不通。這麼一個和尚,難怪轟動當時。 

 

——《如何修證佛法》

     

02

 

    《憨山大師年譜疏證》前言      

 

佛教大小乘各種說法,自始至終,無非為修行證果而設。聖遠時遙,說理者愈多,真修實證者愈少,致使平實如理之言,墮為支離破碎之見,流布雖廣,益增俗諦妄想而已,欲求修行證果經驗之談,如飛空鳥跡,無跡可尋。至若中國先賢修行實證事蹟,雖有歷代《高僧傳》等之作,又皆限於史書體例,簡而不詳。後世各宗派中,素以注重修證標榜,如西藏密宗,將一生成佛作祖記載,明白顯示傳述者,亦不多覯,唯《密勒日巴尊者(又譯稱木訥祖師)傳記》,較為具體而膾稱人口,學者頂禮膜拜,讚歎景仰無已。     

 

尊者苦行精神,甚為稀有,然求之中國內地先賢行誼,能發大勇猛心,志誠求道者,亦代有其人。唯以謙光自牧,不自宣說其難行能行、難忍能忍之德,且後人為之立傳,述其苦行之事,亦但稱“幽棲岩穴,木食澗飲”,或“脅不至席,晝夜行道”等寥寥數字,即已概其生平。致使後之學者,視為具文,昧於微言大義,怠思忽辨,而輕掉失之。   

 

明代佛教,人才隨時衰竭,世稱明末四大老者,如憨山、紫柏、蓮池、蕅益,皆有特立獨行高風,傳述後世,而當時詩僧如蒼雪法師者,猶不預其次。然欲推尋明、清間朝野軼史,凡此方外數老之文獻掌故,皆為史料遺珍,不宜忽視。憨山大師者,以不世之才,居僧伽領袖,言行攸關朝野,著述影響士林,尤其苦節修持,精勤向道,求之末世法門耆宿,並不多見。   

 

《憨師年譜》自經其門弟子福徵疏證,于修證實驗之處,向為禪門所借鏡,尤足珍惜。余於一九四八年間,避世來台,篋中攜有此書,後經人借去影印,惜司其事者,為省節篇幅,不識疏證所述修持經驗之重要,概略刪除。買櫝還珠,此心常為耿耿,今經宋今人、巫文芳兩居士發起重印,至誠隨喜讚歎,樂助其成,並為拈提所當著眼數事如次:

 

二曰:文化根基之差別。

 

余于昔時,嘗親近康、藏佛教密乘之修法,極為欽遲藏密學者信仰之誠,篤行之切,故修學行人,或多或少,易得覺受。至於顯密各宗學人,說理談禪,容或悅耳可心,求其實證之見地功用,則百無一是。旋經再三思維,乃知與地方民族之文化根基有關,例若憨山大師,立身於明末之世風,學兼儒、道之長,精通文教慧業,然能放下一切,至於一字不識之境,獨求真修實證于冰雪叢山,其難能可貴之處,尤足多者。倘能細讀《密勒日巴尊者傳記》,與《憨師年譜》異同之處,不待言而可知其殊途同歸之理。

 

 

隋時僧那禪師有言:“祖師心印,非專苦行,若契本心,發隨意真光之用,則苦行如握土成金。若唯務苦行而不明本心,為憎愛所縛,則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險道。”佛用梵語稱此世間為“娑婆世界”,義譯謂之“堪忍”。凡大乘志士,身入世而心出世,密符六度萬行之教,無一而非難行難忍之德。密勒日巴尊者以一身苦行而求道,先證自度而後度人,功德無量。憨山大師具大堅忍之力,即此世間而備歷人情險巇,運大悲大勇大智之量,周旋於帝王將相與販夫走卒之間,雖毀譽相乘並隆,而持心不動,如履冰棱,如踏劍刃,其險難苦行,未可因形跡之異,而輕掉不恭,視與獨居苦行之修為為異德也。

 

五曰:憨師之道緣

 

禪宗振盛于唐宋,衰落於元朝、明代三百年間,大抵皆宗承有本,一脈單傳,仍如隋、唐以前之潛符密行。當憨師住世之時,禪門碩德如密雲圓悟禪師等,法席隆盛于天童、育王等處,然皆偏於江南也。憨師初從教下入手,自後行腳苦參,亦唯往來于山東、山西一帶,其後名動公卿,望重朝野,仍局於北方,未曾南行參學,晚年遭貶以後,方流於嶺南而退居匡廬。憨師生平所學,皆從教下而自入於禪,與禪宗傳統之宗門無涉,觀其年譜或所撰文獻中,與南方宗門名宿,極少往還,而明末禪宗傳統記載中,亦不以憨師涉入,故憨師終生行履,與紫柏禪師,亦略異其趣。後學常舉憨師而擬論禪宗,輒生誤解,於此不得不加辨別;然于憨山大師之證悟高風,毫無貶抑,此又不能不知也。

 

下載方式

 

百度網盤鏈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