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 |
- 南懷瑾先生|儒釋道三家,要知其正面,也要知其反面
學般若人如冰棱上走,劍刃上行,一有不當,喪身失命。普通人因果還慢些,學了佛,知法犯法,罪過更太。很多學佛的,無論出家在家易生一個流弊,一學了佛,即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。”可尊者是佛,並非是你,自己傲慢得很,還不願向人請教,怎麼得了?故學佛家的人,也有很多流於狂妄,必須特別自己檢點。注意啊,學儒家的易流於迂執;學道家的易流於詭秘。這是三個流弊,必須要見其正而知其弊。並且要知道,凡是宗教徒最易傲慢、偏執。欲救儒家之迂執,即要佛家、道家。欲救道家之詭秘,即要佛家、儒家。救佛家的空疏狂妄,又要儒家、道家了。所以對這三家,我們要知其正面,也要知其反面。
——《習禪錄影》
儒佛道三家學術思想,二千餘年間,跡雖相距,理常會通;外則各呈不同之衣冠,內容早已匯歸一途,共闡真理。嘗謂三家學術,論其端緒,則各有偏重。所謂偏重者,第言其入門途徑之所取尚,非謂整體皆然。如儒家則偏重倫理,留心入世,善則有俠氣,弊易入霸道。佛家則偏重心理,志求解脫,善則無可非議,弊則流於疏狂,而皆以心法入門,超拔精神進於“形而上”者。道家則偏重生理,從形質入門,善則出神入化,弊則易落私吝,而亦終外形器,而達“形而上”者。
入門方法既有不同之等差,故為學為道之始,不期然而見偏重之異跡,及其終皆歸於道。佛說“一切賢聖,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”。旨哉言乎!“會萬物於己者,其唯聖人乎!”故為學為道之極致,皆以“無緣慈”、“同體悲”而興“民胞物與”之思,此皆三家之同一出發點也。
——《禪海蠡測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