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 |
- 南懷瑾先生 | 生命就是一個「暖」字(小寒)
我們活著是三樣東西,煖、壽、識,是唯心唯識所變。心識跟煖與壽,等於電燈一樣,有電就有光,有電就有煖。身體有熱能,就有壽命存在;沒有這個熱能就沒有壽命在,識也跟著從這個色身上散開了。煖離開,壽也沒有了,這一部分識也離開了,所以身體整個冷卻了。煖、壽、識是連著的,煖、壽散掉了,識也就離開了,與這個肉體不相干了。
大家研究唯識的,都知道煖、壽、識,老年人身體有許多地方發冷,尤其是下部。因為人都是從下部慢慢死亡上來的,先是路走不動了,身體越來越粗重。所以為什麼禪定修好的身體會輕安?因為沒有粗重了。
——《瑜伽師地論·聲聞地講錄》
暖壽識三個是一體的。所以轉識成智,如果意識真轉了,轉成妙觀察智時,沒有不發暖的。密宗的修氣、修脈、修明點、修拙火,不過是暖相的初步,並沒什麼了不起。可是念頭、妄念、意識不能轉,就不能發起暖相。一得暖相就是得三昧真火,這時道家的祛病延年一定辦得到,因為暖、壽、識連著,物理世界也是如此。我們這個欲界的物理世界,凡是死亡的東西,一定是會冷卻的,活的東西一定是暖的。
——《如何修證佛法》
我特別告訴你隨時要注意四加行。四加行一步有一步的工夫,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,真正得了止,一定發暖。一步一步的工夫都有四加行。
什麼叫暖?心暖;心裡的行為暖。所以自己的思想,自己壞的習氣,譬如愛嫉妒啊,愛發怒啊,好名啊,好勝啊。慢慢自己的起心動念都覺察到了,這是念覺支。都知道了,知道了以後呢?明明覺得這個人很討厭,過去自己心裡頭氣極了,討厭極了,慢慢的就覺得不是那麼嚴重了。這個討厭的心生起來,你覺察到了,轉為慈悲,甚至慢慢真正變成愛心了。這是心暖了。
在工夫方面,到了暖位,整個人像泡在那個熱水裡頭一樣。得暖以後,慢慢頭頂這裡,一直線一樣起來。這個時候,你心裡怨恨的心起不來了。所以頭頂打通了,妄念才起不來。這個時候所生起的思想都是智慧的境界。
——《南老師講達摩多羅禪經》
拙火這個概念,最初是從印度來的,其實,拙火也就是中國道家講的先天一炁。
真正的拙火現象是暖,唯一發起拙火的辦法是“空”!其他都是有形的,往往引動相火。真正空了,才能引動君火。邵康節有兩句詩,講易經宇宙生成的道理,正好拿來形容拙火發動:“天根月窟閑來往,三十六宮都是春”。比方講,天根是梵穴輪、頂輪,月窟是子宮、海底,三十六宮代表身體上的所有部位。那麼,上下通了以後,身體所有部分就都舒服了。
佛菩薩所說經典,以及後世弟子們的著作五千多卷,表面上來看沒有提到氣脈拙火的修行,其實,顯教經典裡也講了,只是一般研究佛學的人都是書呆子,只懂學理,自已沒有修持,所以不瞭解。佛經的顯教經典,經常提到四加行的方法,它對小乘的聲聞緣覺以及菩薩、或者凡夫修行成佛都很重要。所謂加行,按現在的話來說,就是對好的材料進行加工,把它變成成品。
四加行就是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。從三國以後到唐宋元明法的歷代法師們,都是這樣解釋四加行的:
暖——就是把我們的惡念慢慢轉成善念,善念慢慢轉成清淨沒有妄想的境界,功夫到了暖法,全身軟綿綿的,如嬰兒一般。
頂——就是達到很高的清淨境界,與天地精神相往來。
忍——就是忍受,修忍辱波羅蜜,妄想截斷了,超然獨立。
世第一法——就是能斷一切法,作人到達了頂尖,但仍未超出世間。
一般講學理的人都是把四加行說成是心理道德的修養,當然這樣講也不為錯,但是,四加行實際上講的是修行的功夫境界。比如大家念佛修行,真正能得“暖”的人不多,如果雜念妄想惡念去掉了,都轉成善念了,四大也就轉化了,人就會隨時都在“暖”中。注意,生命就是一個“暖”字,萬物都是溫暖的春天裡成長,如果冷卻了,就是死亡。得暖以後,功夫達到了,則頂脈打開了,也就是所謂的與佛菩薩法界合一了,這就是“頂”的境界 “忍”有切斷的意思,到了“忍”的階段就一切切斷了,一切停住了,一切空了。所以“忍”才是大定,這之後才達到“世第一法”。
——《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