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 |
- 南懷瑾先生|氣候無常,忽略了生活細節,往往變成重病
一些學佛的人,應該曉得李清照的詞——“乍暖還寒時節,最難將息”,“將息”就是保養。這是春天寫的一首詞,到了秋天可改為“忽冷還熱時候,最難將息”。李清照就是寫“尋尋覓覓,冷冷清清,淒淒慘慘……”的那位小姐。可是“乍暖還寒時節,最難將息”這兩句,是很好的人生修養哲學。所以,這一首詞在我們生活當中,尤其是關於修道,非常重要。你不要認為打坐可以治百病,不要忽略了生活的細節,一忽略了細節,往往變成重病。
比如最近有一位朋友,一向靜坐工夫很好,很自恃,我注意到了,就吩咐他小心啊!他說:“不會啊!不對我就打打坐!”我只好對他笑了。結果,這兩天倒了,不是打坐倒了,是倒在床上了。這就是忽略了“大事必作於細”的原故。所以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,沒有任何一點小事可以馬虎的。
歐陽修有兩句名言,我經常上課時引用。他說:“禍患常積於忽微”,大禍經常出在小地方,很不注意到的地方。那些毫不相干的小毛病累積起來,就成為大毛病。
還有一句,“智勇多困於所溺”,一個人有智慧,有學問,有大勇,可是他有時一點都用不出來,因為你有所溺愛,就會有偏向。甚至情緒上的一點偏向,習慣上的一點偏向,就把你蒙蔽了,你的智慧判斷就錯誤了。這是“禍患常積於忽微,智勇多困於所溺”的道理,所以“大事必作於細”,也就是這個道理。
——《老子他說》
一年四季春夏秋冬,我們身體及情緒的感覺也有春夏秋冬。
我再講個小事,跟我久了的同學就知道我有一個習慣,他們每天早上先把當天的氣象報告給我。最高多少度,最低多少度,今天是什麼濕度,知道了以後你就曉得穿衣服了。其實你要講養生之道,這些通通要注意。
“從陰陽則生,逆之則死,從之則治,逆之則亂,反順為逆是謂內格。”所以你要懂陰陽四時這個法則,自己養生,調養、保養這個身體。如果違反了就會生病,內在出問題了。
“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亂治未亂,此之謂也。”這是中國上古的文化,醫道跟政治是一樣的,懂得政治的歷史上大名家,都懂得醫,因為都是醫學道理來的。所以“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在沒有病的時候,有一點不對就先吃藥,先把它治好;等到已經生病再治已經晚了。
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樣,天下大亂,你來平天下,不算有功勞;能夠使國家社會永遠不亂,這才是大政治家。看起來沒有功勞,其實功勞最大。這幾句話是中國文化的精華。
——《小言黃帝內經與生命科學》
“禍莫大於輕敵,輕敵幾喪吾寶”。
真要做到莊嚴而藝術的人生,就不要忽略每一件小事,也就是不可以輕敵。這個“敵”字,並不一定指敵人,外來的境界就是敵,所以不要輕視任何人、任何事。能夠這樣的話,你莊嚴的態度自然產生優良的品格,品格達到了最高處,就是最大的藝術。如果輕敵的話,連寶貴的生命都會喪失丟掉。
——《老子他說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