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
  • 南懷瑾先生| 從睡眠參「生死」(清明特輯)

 

編者按

 

關於“睡覺”,南師有一段妙解:中國人說“睡覺”,這個詞語很妙,明明睡著了,但是又有一個“覺”字。換句話說,你不是睡著,是在清醒中,這個妙不可言。(《列子臆說》) 

 

人是怎麼睡著的?又是如何醒來的?什麼才是真正的睡著?熟睡時,身體會發生什麼?什麼時候可以多睡,什麼時候可以不睡?失眠了怎麼辦? 睡覺的意義並不簡單,它是身心安寧的基石,是自我管理的切入點,更是生命覺醒的契機。 

 

南師關於“睡眠”的講述,融合了中醫養生、修道實證、現代科學等不同角度和層次,對於現代人有重要啟發,今特別輯成專題——南師的“睡眠觀”。

 

下文為專題第三篇文章,適逢清明時節,隨南師從睡眠參“生死”。系列文章請見文末。

 

 

 

生命到底怎麼樣來的?人怎麼會生出人來?尤其夜裏睡著以後,一片黑暗,什麼都不知道,睡著了到哪里去了?既然曉得人生來又會死去,也聽過老前輩講人有前生,那什麼是前生呢?前生又是誰啊?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順治,據說他後來在五臺山出家,他的兒子就是康熙。他有一首出家的詩,很妙很長,很有意思,其中有“未生之前誰是我,既生之後我是誰”,父母未生以前我在哪里?現在生出我來,我究竟又是誰?後面又說“我本西方一衲子”,他自己有所感悟了,他說我前生是一個和尚,“只為當年一念差”,當時不曉得,昏了頭,“黃袍換卻紫袈裟”,為什麼忽然變成穿上皇帝的黃袍子,把和尚穿的紫色袈裟脫下了?所以他很不甘願,據說他二十多歲就到五臺山出家了。這是講釋迦牟尼佛,順便提到順治皇帝。

 

釋迦牟尼佛常常思考生命從哪里來、人怎麼會睡著了這些問題。我經常跟同學說笑話,你看看自己怎麼睡著的,這是對普通人說。可是你不要隨便去研究哦,當你躺在枕頭上想看自己怎麼睡著的,你就睡不著了。要趕快放掉,不然你精神會崩潰的。人怎麼睡著的?又是怎麼醒來的?人為什麼會衰老?生了為何會死亡?死了以後還有生命嗎?沒有生我以前有生命嗎?釋迦牟尼佛在沒有出家以前,同樣也常常在沉思這些問題。他觀察到任何一個生命都有生老病死的程式。有生命一定會衰老,一定會生病,一定會死掉,這是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。為什麼會這樣?

 

——《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》

 

我們人從死後到重新投胎是一段中有,這段的中有身也叫中陰身,死後靈魂重新投胎,變成胎兒出來。我們活著的這一段也是中有,從白天醒著到夜裏睡著了,這個中間又是一個中有。所以我常常問一般參禪用功的人,你知道自己是怎麼睡著的嗎?注意啊,當你靠有枕頭上要睡著的那一刹那是什麼樣,你知道嗎?一般人聽了我的話就去注意了,結果又睡不著了。不注意呢,就又昏沉了,一般人就是這樣。

 

我們的念頭在夢與醒之間也是一段中有。一個念頭過去了,後一個念頭還沒有生起,有時候好像楞住一樣,這一段也是中有。我們呼吸一進一出之間也是中有,彌勒菩薩在《瑜伽師地論》裏告訴我們,有個“中間息”,指的就是這個。修安那般那修止息,我所以常常罵你們修數息觀都在亂修,不是叫你光數呼吸啊!又不是學會計!中有認識清楚之後,你就可以把握昏沉與散亂中間是什麼了。如果拿本體來講,散亂不是定,昏沉也不是定,散亂與昏沉都是本體來的,就好像黑暗與光明都是一個東西所變的。不過我們現在是講功夫,不管你本體不本體,黑暗就是黑暗,光明就是光明。那麼在黑暗與光明中間是不是也有一段中有呢?那個好像亮又好像不亮的東西是什麼?認識清楚這個,你就懂得用功了,上起路來就快了。

 

——《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》

 

普通人死了,由死亡那個徹底昏迷的無心狀態,到中陰身形成,大概要多少時間,就很難講了。當然有個時間,要準確地講,以現在科學的計算方法,非常難。我們普通人睡一覺,醒來大概五六個鐘頭、六七個鐘頭。由徹底死亡到中陰身開始醒轉來,大概十來個鐘頭。

 

中陰身醒轉來,好比我們睡覺醒轉來相似。所以你們講修行,我請問大家,大家都睡了幾十年覺了,睡醒是怎麼醒來的?我請問,哪個知道自己是怎麼醒來的?恐怕沒有人知道。如果你說你知道,不可能的,你是已經醒過來以後的回想,才知道,那是分別意識的作用,那個不是的。

 

換一句話說,我們晚上躺在床上睡著了,大家睡了幾十年,你知道自己怎麼睡著的嗎?也不知道。如果說你知道,你既然知道,可見沒有睡著,對不對?真睡著了就不知道。等於我們現在,媽媽沒生你以前你是怎麼來的?你不知道。死後怎麼去的?也不知道。這兩個問題是一樣的,大小而已。

 

在觀待道理上講,一個人清醒等於活著,睡著等於死了;睡醒以後,又是一個生死。所以真講生死,不是父母生的時候叫生,死的時候叫死。其實我們每天白天夜裏都是一個生死。更細地說,念念都在生死、死生中,這個你更不知道了。

 

我們剛才吃飯以前到現在,思想觀念的生生滅滅、乃至身體的新陳代謝,這中間已經是很多生死了。吃飯以前,我們大家坐在那裏休息,談談話,等著吃飯。飯後,好朋友在一起,叫某某玩這一套了(指看到普通人看不到的超能力)。嘿嘿,怎麼樣?他說看到這樣,看到你身體那樣,都在那裏瞎扯。一念一個生死,都過去了。

 

現在就是一念,每一個念頭是一個生死,你沒有看清楚。這個念念生死中間沒有看清楚,那你怎麼修行啊?哎呀,我在念佛啊!我在打坐啊!我在念咒子啊!我在做觀想啊!都是自欺欺人。

 

修行,是智慧之學,不是這樣隨便的信仰就說是修行了;我今天能夠給你講出來,是我的智慧跟你講,不是我看了佛經來跟你講的。佛經裏有啊!但你也看不懂。你們現在聽我講了,認為現在懂了,你懂個什麼啊!是我懂!你不過聽聽而已,這叫聲聞眾。聽到聲音以為自己懂了,你沒有證到,你是聽了我的言語告訴你的,是觀待道理,你沒有達到證成道理,你沒有求證到,你聽懂了有什麼用啊!不要騙自己。

 

我們這些朋友,每天晚上喜歡來,說:老師啊,看你一眼也舒服一點。舒服個啥!坐在那裏聽我吹牛,因為上茶館要花錢,去跳舞廳要付鈔票,到這兒有茶喝,又聽我亂吹。吹一頓好開心啊,一毛錢不花,當然高興來看我,自欺欺人!都在那裏騙,認為自己也在修行,修個什麼行啊。

 

所以我經常說,你們真修行就要懂永嘉大師兩句話:“實了因之所了,非生因之所生”,那是智慧的解脫,不是做工夫啊。這個道理要真懂了,你要智慧去解脫的,不是盲修瞎練的。所以說,修行是個科學,先把這個道理通了,再說求證,求證不到不行。

 

——《人生的起點和終站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