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
  • 南懷瑾先生|「練氣」的誤區,究竟如何發动真氣?

 

道家告訴你,先天一炁從虛無中來,完全空了,那個生命的真氣才發起來。你們所謂練氣功、練拳,那個氣算什麼氣!那是玩呼吸啊。

 

——《傳統身心性命之學的探討》

 

 

 

從道家修煉的方術來講,“守竅”與“煉氣”,並不是同一件事。守竅,是利用意識心的作用。煉氣,是用意鍛煉呼吸。但無論守竅與煉氣差別異同的作用是如何,它都離不開“存想”的關係,一般從事修道或靜坐的人,不管從守竅入手,或煉氣入手,都認為氣與靜坐、氣與道、氣與長生不老的健康之術,是有絕對的關聯。尤其專煉氣功與專修瑜伽術的人,對於氣,更為重視。從清末到現在六十年來,由於內家太極拳的普遍流行,所謂“氣沉丹田”的太極拳原則,幾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術語了,因此,許多學靜坐的人,一上座,便吐故納新似的把呼吸之氣引向丹田,希望做到氣沉丹田,以便可以入道。

 

此外,還有許多修煉各種不同的氣功,乃至各種不同道術的人,經常來問用什麼方法,或如何修煉,才能使“氣機”凝住在丹田?或者問怎麼樣才能把氣機停留在某一處?關於這些問題,我覺得非常有趣,我經常會反問他們:譬如有一只中空的皮袋,或者有一個中空的皮球,你把空氣打進去了,希望這股氣只停留在這只皮袋或皮球的某一處,你能做到嗎?無可否認的,都會答說:那是絕對行不通的事。

 

由此答案,也就可以瞭解人的形體,內在雖有百骸與五臟六腑,但是它仍然猶如一只中空的皮袋或皮球一樣。“氣機”內行,它是無所不通,無一處而不周流自在的。“氣機”只是停留在體內的某一部分,除非是內部的生理機能已經有了障礙,生了重病的人才能如此,一個正常無病的人,絕對不可能如此的。

 

如果說有些從事“守竅”或“煉氣”的人,的確可以做到,並非是不可能的事。那麼,我可以告訴你,那是自己心理意識所造成的錯覺作用,而並非真有一股“氣”停留在那裏。同時他所感受到以及在形體上所看到的,那也只是神經血管充血的作用,與心理意識引導精神集中的關係,而不是“氣”的留滯。因為心理意識專注在身體某一部分時,神經、肌肉、血液,都會隨著意識的集中力量而發生作用,並非真有一股“氣”,可以隨著意識的思念,而讓它凝結成一塊,再讓它乖乖地待在那一處。那麼,道家所謂“煉精化氣,煉氣化虛,煉神還虛”的說法,完全是子虛烏有的事嗎?不然!不然!那也是實有的事,只不過是否真能確切瞭解,真能體會到“氣”是什麼,那是最要緊的問題。

 

“氣”是什麼?這的確是個問題。中國的道家,關於“氣”字,大約有三種寫法,它也代表了三種意義。

 

(一)“炁”字:這是古文的氣字,上面的“無”,就是“無”的古字。下麵的“灬”字,就是火的變體。古代道家的丹經道書,提到了“氣”,便常用這個“炁”字。也可以說,無火之謂“炁”。但是怎樣才是無火呢?須知道家的思想學術,與中國古代的術數,總是脫不了關係的,尤其與五行、天干、地支等名相術語,更是息息相關。在五行之中,心屬“火”,所以無火之謂“炁”。做到息心清靜、無思無慮之境,才是真“炁”的境界。

 

(二)“氣”字:也是古文的“氣”字,籀文、篆書大多都用這個“氣”字。強調些說,這個“氣”字,也就是代表自然界的大氣。

 

(三)“氣”字:這是後代通用的“氣”字,但從古代道家與中國古代醫學的觀念來說,這是人們吃食米穀之後,而有生命呼吸作用的“氣”。

 

唐宋以前,道家修煉的方術,有專門用“服氣”的方法。那是專心一志,利用呼吸的屈伸起伏,以求達到“與天地精神相往來”的道術,它與印度古代瑜伽術中修氣的方法,有異曲同工之妙,由此又分化為後世各種修煉氣功的法門。這些煉氣方法的最後目的,都是憑藉呼吸的作用,由此而引發生理潛能的“真氣”,那才是“氣功”與“身瑜伽術”的極果。如果永遠只是停留在呼吸氣機的功用上,那就永遠得不到氣功與身瑜伽的最高成就了。

 

那麼,真氣它究竟又是什麼東西呢?所謂真氣,也只是無以名之的代名詞,在瑜伽術中,又有別名稱它為“靈能”,或者形容它是“靈蛇”。至於西藏的密宗,則另稱它為“靈力”,或名為“靈熱”。總而言之,它就是佛家唯識宗所講“暖”“壽”“識”綜合起來的“業識”的功能。為了講解的方便,我們借用現代語來說,它就是生命的“本能”,或可簡稱它是“能”。但是這裏所謂的本能或能,並非就是物理學上能量的能,也不是生理學上本能的能,或者有些人認為它就是物理學上的電能,或認為它就是電,那都是觀念上的偏差,不可妄用。因為它的究竟,畢竟不是物的作用。不過,這樣一說,又很容易牽涉到哲學和科學範圍的論辯裏去,所以暫置不論。

 

——《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》

 

 

 

最近幾十年,道家的書出來很多,大家都亂看,這裏又是密宗,那裏又是道家,聽了頭都昏了,不曉得“先天一炁,從虛無中來”,這虛無從哪里來?怎麼有個炁從虛無中來?為什麼稱先天?

 

“先天”兩個字是根據《易經》乾卦,孔子的《系傳》裏說“先天而天弗違,後天而奉天時”。先天就是宇宙沒有形成以前,一切萬物生命還沒有發生以前叫先天。宇宙萬有開始生髮,這個功能哪里來?生命功能又是哪里來的?是靠先天來的,所以乃至天地宇宙都沒有辦法違背的,生命都在這個範圍以內。

 

我們有了生命以後叫後天,這個後天的生命奉天時,既然有了有形的生命,背後有個功能,這個功能是先天來的,有一個規律有一個法則,那是不可能違反的。譬如人生下來要一歲、二歲、三十歲才到中年,不會一生下來就到三十,不能跳過去。所以後天返回先天時,需要按它的步驟來的。自然界看起來是沒有規律,看到這個草啊、樹啊亂長,其實它一點都不亂,不規律裏頭有它的規律,那是後天。就是孔子在《系傳》上提出來的先天、後天的名稱。

 

有一位禪宗的祖師傅大士,歷史上都說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,儒、釋、道三家都通的,也是梁武帝的國師。他有個偈子很有名:

 

“有物先天地,無形本寂寥,

能為萬象主,不逐四時凋。”

 

就是講這個先天。天地宇宙萬有沒動以前,它已經存在,它沒有形象,宇宙萬有都靠它生髮。

 

我們現在後天的生命,是靠鼻子的呼吸維持,靠嘴巴吃萬物,傷害別人來維持自己的生命。菜也有生命,吃素也殺生,現在科學已經證明了草、花、菜都有感應的。修道到了有“先天一炁”後,就不靠後天的呼吸,不靠嘴巴了。大家修呼吸法,我經常笑你們冤枉,鼻子的呼吸是生滅法,有生有滅,有去有來,不會永遠停留在那裏。你專門跟這個生滅的事打交道,要想求不生不滅,長生不死之道,可能嗎?工具都用錯,本錢都用錯。所以這個氣不是鼻子裏頭的氣,道家告訴你,“先天一炁”不是這個氣,因為這個氣是一往一來生滅,它永遠不停留的。

 

有人練氣功氣聚丹田,肚子大大的自以為有道,實際上腸肥腦滿,快要翹辮子了。把氣鼓在這裏,沒有道理的,你做個氣袋,然後把氣打進去,叫這個氣只准在一處,不准流動,那可能嗎?我們人體就像是個袋子,氣進來它一定四面充滿,氣留在一處會結塊就生瘤了。所謂氣沉丹田,真正的丹田是無形無象的。氣全身都充滿時,精神就好了,精氣神來了,也就是“先天一炁”。所以修道家是不用那個氣,還是用我們原始這個“無火”之謂炁。

 

“先天一炁”就是不呼不吸,這時候我們後天呼吸寧靜了,身、心、性命都空了,沒有感覺了,這時所發動的生命功能叫“先天一炁,從虛無中來”,要自己完全空到極點,清淨到極點才能發生,並不是說“先天一炁”從虛無中給你掉進來。你那時本來就在虛無中,還要掉進來什麼!這個有形的呼吸也在虛無中啊!所以,從虛無中來是看你身、心、念頭空到多少,它的功能就發動多少,真空中就生出妙有來。如果空都空不了,還想求妙有,做不到的!這個“先天一炁”是不生不滅的,剛才提傅大士這個偈子“不逐四時凋”,它永遠不生不滅。

 

我們後天這個生命,來來往往的是報身,要如何修道呢?必須要得到“先天一炁”。“先天一炁”是由道體上來,沒有什麼辦法形容,所以叫它“一炁”。無火之謂炁,下面四點是火。“先天一炁”不是空氣的氣,不像風不像氣流,勉強來講,只能說它是個能,生命的能就是“先天一炁”。“先天一炁”到了才能夠結丹,大丹。

 

我們再清楚地講,不論佛家、道家乃至世界上各種修煉法門,都不出煉氣的範圍。譬如說密宗的人念咒子出聲念,或者念佛的人也出聲念,可以念到一心不亂,也成功。但是老實講,這些方法都是在煉氣,只是比煉後天呼吸之氣好一點,是專一的氣,還沒有到“先天一炁”。譬如說有些人守竅觀想,這是煉神;譬如說修戒、定、慧,規規矩矩修止觀,乃至修白骨觀,修各種觀,各種道家的工夫都是煉精。這些方法對不對呢?都不對,但是也都對,鍛煉身體祛病延年是有些效果。其實連運動都有效果,打拳也好、跑步也好,都是在煉氣,這都是有形的。但是結丹不是這個,不過同這些煉精、煉氣、煉神的煉法,都有密切的關聯。偏向於任何一點都不對,能夠融會貫通起來都對。

 

——《我說參同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