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 |
- 南師對“太空文明”的預言
01
人為什麼要到太空去?
人類文化開始,一條江,一座山,就阻礙了交通。慢慢發明用木頭渡過江,江的阻礙沒有了;後來幾千年發展下來,海洋的阻礙沒有了;到了航空事業發達以後,空間阻礙沒有了。現在接下來,幾十年以後,太空問題來了,外太空的問題來了......將來外太空的政治問題,又是大問題。
——《論語別裁》
我們萬物之靈的人類,雖然有了幾千年文化,但對幾個基本問題,卻仍然都沒有肯定的答案。例如:我們的生命究竟從哪里來?人性究竟是善的或是惡的?人類自己認為哲學、宗教、科學等累積的文明,已經征服了太空,這也是吹牛。嚴格說來,人類今天的文明,只能說開始向太空進軍,太空並沒有被我們征服。雖然進到了太空,人類自己切身的問題,仍如幾千年來一樣,還是沒有解決。
科學上為什麼要到太空去?主要目的還是要追求生命的來源。今日科學的物質文明雖然發達,但科學的基本精神還是在追究這種問題的根源。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追出來,卻把這套探討的技術,發展到物質文明上去了,因此便形成今天文化的趨勢。
——《論語別裁》
今天,人類科技發展到太空了,你說那真是為了太空戰爭嗎?我說不是。背後是科學家的真正精神,探索宇宙究竟是什麼東西。西方文化由宗教演變出哲學,宗教就是信,信則得救。你不能問,問就不是宗教了。哲學家說,我決定信,可是你要打開門讓我看看。宗教家不肯開門,然後科學家來,非要打開不可,我要進去看,這是科學家。 我常說,人類文化發展到今天,永遠只有三十歲,沒有長大。因為這些問題,幾千年來都沒有解決。因此我們今天科學探索太空,基本還是找這個問題,但是還沒有找出來。
現在新的科學出來了,我們一些高層也知道,吩咐要特別注意這個,就是認知科學、生命科學等等。認知科學是研究什麼呢?也就是認識論,連帶生命科學,生命怎麼來的,這是新的趨勢。
——《南懷瑾講演錄》
直到現在,東西文化雖還未完全融化結合為一體,但已有整合全體人類文化的趨勢,以便迎接未來太空文明的到臨。
——《原本大學微言》
02
兼顧色心二法
深入探索宇宙生命
心法是了不起的,色法同樣地不可思議。佛法偏重於心法方面的開展,了了心,才能了色,了物質這一面。佛法不曾向物質這一面開展,其實心物兩個是一元的,物也是同樣地不可思議。 道家是向色法這方面走,先把它破掉,破掉後再修成功,這是了身。後世密宗也走這個路子,科學現在正在研究階段,也是向這一條路走。
我們學佛的人,不要輕視了現在的科學,隨時要接觸它,要看現代科學資料。為什麼美國人老是放人造衛星或太空船到太空?他們在探討宇宙的奧秘。不過有一點很可憐,他們也只是摸到生命的最後面,光向外找,找了半天,就算找出來了,但是那個發動找的又看不見。所以學佛法修道的人,是回轉來在自己這裡找,把“這個”找出來,“那個”就容易了,這就是要自己求證。
——《如何修證佛法》
唐代玄奘法師曾經著《八識規矩頌》,歸納阿賴耶識的內義,說它“受熏持種根身器,去後來先做主公”。而一般佛學,除了注重在根身和“去後來先做主公”的尋討以外,絕少向器世界(物理世界)的關係上,肯做有系統而追根究柢的研究,所以佛法在現代哲學和科學上,不能發揮更大的光芒。也可說是拋棄自家寶藏不顧,缺乏科學和哲學的素養,沒有把大小乘所有經論中的真義貫串起來,非常可惜。
如果稍能擺脫一些濃厚而無謂的宗教習氣,多向這一面著眼,那對於現實的人間世和將來的世界,可能貢獻更大。我想,這應該是合於佛心,當會得到吾佛世尊的會心微笑吧! 倘使要想向這個方向研究,那對於《華嚴經》與《瑜伽師地論》等,有關於心識如何建立而形成這個世界的道理,應該多多努力尋探,便會不負所望的。
——《楞伽大義今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