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
  • 南懷瑾先生|我們為什麼總想控制?

人情是什麼呢?除了飲食男女之外,權力欲也是很大的,不僅是想當領袖的人才有,權力欲人人都有。男的想領導女的,女的想領導男的,外邊不能領導,回家關起門來當皇帝。先生回家了對太太說:“倒杯茶來!”太太呢?“鞋子太亂了,老公請你擺一擺……”這就是權力欲,人都喜歡指揮人,要想人沒有權力欲,那就要學佛家啦!到了佛家“無我”的境界就差不多了。

 

一個人只要有“我”,便都想指揮人,都想控制人,只要“我”在,就要希望你聽我的。這個裏邊自己就要稱量稱量你的“我”有多大?蓋不蓋得住?如果你的“我”像小蛋糕一樣大,那趁早算啦!蓋不住的!這個道理就很妙了。所以權力欲要控制,不僅當領袖的人要控制自己的權力欲,人人都要控制自己的權力欲。

 

因為人有“我”的觀念,“我”的喜惡,所以有這個潛意識的權力欲。權力欲的傾向,就是喜歡大家“聽我的意見”,“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?”“哎喲!你的衣服真好、真合身。”這就是權力欲,希望你恭維我一下。要想沒有這一種心理,非到達佛家“無我”的境界不行。佛家的話“欲除煩惱須無我”,要到無我的境界,才沒有煩惱;“各有前因莫羨人”,那是一種出世的思想。真正想做一番治世、入世的事業,沒有出世的修養,便不能產生入世的功業。我看歷史上很少有真正成功的人,多數是失敗的。做事業的人要真想成功,千萬要有出世的精神。所以說,“欲除煩惱須無我,各有前因莫羨人”。人到了這個境界,或者可以說權力欲比較淡。

 

——《易經系傳別講》

 

一個人的學問修養做到了,雖然一輩子倒楣,人格始終不褪色。不要因為自己沒有錢,而將自己的人格打折扣,那就整個失敗了。“士得己”就是有我,“己”就是我,“得己”就是保得住我自己。

 

我剛才說人格的保持,年輕人要特別注意。若干年前,兩三個大學的佛學社團聯合邀我作一次演講,可是我聽見是佛學社團就頭大,講佛講得不好會講“糊”,講得糊裏糊塗的。我當時對他們講的題目是“有我與無我之間”。學佛要無我,形而上道——自己講修養,要到達“無我”之境,才可以入門,但還不是最高。做人做事,一定要“有我”,才能夠立大功成大業。一般學佛的人,拿了這個“無我”的名詞,就把雞毛當令箭,到處“無我”一番,結果佛既學不成,人也做不好,這是學佛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。

 

做人一定要“有我”。例如寫一篇文章,如果其中“無我”,則不值一讀,不會有內容,老師就會批“不知所云”四個字;畫家畫一幅畫,“無我”就沒有東西。做人“無我”則怎麼做人?是誰在做人?我就是我,不能變成你。更不能今天變成張先生,穿上西裝;明天又變成李小姐,抹上口紅。那成什麼話?所以做人要有我,每人有自己的人格,自己的品德,自己的風格。至於風格對與不對,在於前面說的“尊德樂義”這個範圍。各人在這個範圍之內,建立各自的品格,老實人是老實的風格,慷慨的人是慷慨的風格,這就是“我”。

 

——《孟子與盡心篇》

 

既然佛法要修到無我,但是如果無我了,誰來說法?誰來講經?誰來聽法?真正的佛法在釋迦牟尼佛生下來就已經說完了。釋迦牟尼佛生下來走七步路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,開口說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”,佛法就說完了。就是這個唯我獨尊,每個人都是這個我,你找到了就成功了。人人有一個本性本命,這個身體的我是假的,我們說話思想都是假的。每個生命都有個真我,你的真我找到了就是佛,就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”。佛講這個話的時候,兩手這樣擺的,這是什麼手印?你們參!

 

佛法處處講無我,其實我們學佛的人不要說無我做不到,就是無身都做不到。忘掉身體還不是無我,你還有念頭存在,一念之間就是我。學佛的人的我尤其厲害,處處有我,我的見解、我的學問、我的身體,這個我比普通人的還大。你看外面的人整天忙,晚上還要去玩,你問他的我在哪里,他一定覺得莫名其妙。修持的人學了佛法,再加上壞個性,他的這個我就不得了啦!認為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”。

 

還有,我最怕在大學裏搞佛學社的同學了,搞其他活動的同學都很活潑,佛學社的同學往往目光呆滯,衣冠不整,言語無味,面目可憎。希望大家正視這個問題,不要搞得所有佛學社團都如此。我年輕的時候,對這些團體簡直是羞與為伍。當然,我這又落入傲慢,也不對。有一年,有幾個大學生要我為好幾所大學的佛學社的聯合活動講演,我推不掉,但是我說明不講佛學,就定了個題目叫《我與無我之間》。當時講的內容沒有記錄下來,我主要告訴他們,學佛講無我,誰能做得到?但是做人做事必須有我。你寫一篇文章,如果無我你就寫不出來了,筆都不要拿了,任何一篇文章、一個藝術品乃至繡一朵花,處處都有我。人生處處有我,我要穿什麼衣服才合適?我要坐在什麼位置才對?一部人類的歷史文明,無我就創造不出來,佛就告訴你,“天上天下,唯我獨尊”。但是在修養上叫你無我,是無小我,不要執著現在假相的我,以為是真我。

 

佛法的修證在於找到生命的真我,無我是個方便法門。修證工夫要放下身心,放掉我這一念,才可以證到涅槃清淨自性;在起用上,想成佛成菩薩,就要有我。你看,佛也有我嘛!阿彌陀佛的我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形態,東方藥師如來的我,他的國土和阿彌陀佛的世界的我不同,北方不空如來,他的佛境界同別的佛又不同。十方三世諸佛各有各的佛國土,各有各的我。佛佛道同,方便教化,起用功德不同,願力不同,作用不同。此我與那我彼此無妨,歸於一個大我。學佛這些道理沒有搞清楚,一天到晚無我,你無個什麼我?我與無我之間要去好好參究。

 

——《維摩詰的花雨滿天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