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 |
- 南懷瑾先生|為什麼現代人生活代價很高,活得很累,煩惱很重?
天地間的物品,石油也好,一顆稻子也好,番茄也好,水果也好,天地萬物生成給我們的,不要浪費。我們小的時候受的教育,吃飯的時候,一顆米飯掉在地下,祖母在上面,眼睛就看著你:“撿起來,吃了!”我們就把飯從地上拿起來吃了,我們那個地還是泥地呢! 天地生萬物給你,是給你吃給你用,你過分糟蹋了,就有罪了,這叫暴殄天物。他說,貨品、萬物,“貨惡其棄於地也”,不要浪費了;“不必藏於己”,不是個人佔有,是大家公有。這是幾千年前,最初的經濟思想。
老子有三寶,“曰慈,曰儉,曰不敢為天下先”,這是老子思想的三寶,也是政治思想、經濟思想的三寶。後來佛教進來,叫皈依佛、法、僧三寶,這個三寶的觀念是套用老子的。 “曰慈”,老子講慈愛,孔子講仁義,就是佛學講的大慈大悲。“慈”最難了,那是愛一切人,愛一切物。 “曰儉”,今天我們的國家,我們的民族,我們的社會,錯在浪費。現在最大的嚴重問題,就是過分的浪費,不能儉。政治也好,經濟也好,這個儉,是如何省儉,並不是說不用,這是個大學問。“曰不敢為天下先”,我們現在講發展,如果根據中國文化講,社會發展是為全民而發展。
人類為什麼要有財富?財富怎麼產生的?財富是要怎麼用? 研究這個問題,唯一的辦法是要研究全體的歷史。我們當年的教育,要經史合參,把四書五經、諸子百家的學問都研究了,隨時抓住歷史對照,合攏來參考。
——《南懷瑾講演錄》
“文景之治”的幾十年當中,把中國那麼貧窮的社會、政權如何安定下來,使工商經濟發達。歷史上只記錄他“節儉”兩個字。這兩個字,我們真正讀書,不要隨便看過去哦!以前我也做生意,當困難的時候,朋友來告訴我不要浪費,這些我當然懂,我有錢時,要慢一點花,少一點花,叫做不要浪費。可那時候我根本一毛錢都沒有,怎麼叫不浪費啊!節儉也是這個道理,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,個人也好,國家也好,要節制,不是說到處去弄錢來擴張,儘量地膨脹。這都是問題,問題的最後是“幾多歸鳥盡迷巢”,找不到路了。這是講到“文景之治”而引起的問題。
所以我們研究那個時候的經營發展,把這些歷史資料找出來,拿現在來對照,有很多有用的東西,不要光看從外國翻譯過來的經濟學啊、什麼工商發展啊,那是適合他們用的,到我們這裡不一定用得上。等於我常比方,我們吃米麵慣了的胃口,換吃牛排漢堡,有時候腸胃就不對了,這是同樣的道理。所以“文景之治”用道家的思想,以節儉為主,這個是經濟大問題了。
——《漫談中國文化》
現在全世界的金融、經濟的觀念都受凱恩斯“消費刺激生產”理論的影響。過去的西方包括歐美與中國的文化,是以勤勞節省理念為主。自從“消費刺激生產”理論出來以後,產生了今天工商業的過分行為;金融的各種現象,對於物質的浪費、環境的污染都是不可控制的,沒有辦法阻止的。當然,最好的消費刺激生產就是世界大戰,戰爭的消費是最厲害的!現在全世界都是商業戰爭。
為什麼說是商業戰爭?好聽一點是爭取市場,不好聽講是爭取工商業的戰場。而且在這個理論影響下,各行各業都在千方百計引誘別人消費,將生存生活的理念徹底引到奢侈消費的方向,使大眾感到生活代價很高,活得很累,煩惱很重,全世界都被催眠了。
所有西方的固有文化推翻了,宗教、哲學等等都站不住了。東方國家的固有文化也推翻了。這個世界的演變,要如何重新再把文化建立起來?這就是我們大家知識分子的責任,這個不是金錢能買得來的。所以我們現在活著的生命價值、意義是要向這一方面去努力。
——《南懷瑾與彼得·聖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