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返回栏目 |
- 南懷瑾先生 | 修行總是“進進退退”?記住這幾句,你就心安了
讀了《老子》有一個好處,尤其現在對學佛修道做工夫的人,像這句話“反者道之動”,就很關鍵。因為做領導的人更要懂得“反者道之動”的原理,根本不怕別人有反對的意見,相反的意見正是“道之動”。換句話說,真修道成功的人,骨頭也軟了,有時候工夫到了,連一張紙都拿不起來,會弱到如此程度。如果不懂老子這個弱的道理,會嚇壞了;懂得的人,就知道這是“弱者道之用”,正是進步的象徵。再進一步更厲害,就要發出“用”了,這時縱然重如泰山,只要用一個指頭,都可以把它推翻。所以大家做工夫要注意,對於這個原則,千萬要把握得住。
這個“明道若昧”的道理,就是事情在成功以前,常有很艱苦的一段。在科學研究工作上,要發明一項東西時,研究到最後似乎絕望,當自己將要放棄時,忽然一個靈光來臨,發明成功了。這就是“明道若昧”。打坐修道的人,也許修了幾十年,一點影子都沒有,毫無進步。但在毫無進步當中,絕不要放棄!這一句話可以給自己當作一個安慰,也許快要悟道了,因為“明道若昧”,自己越來越笨了。這雖然聽起來像笑話,但的確有這樣的一個現象過程。
“進道若退”,學任何一樣東西,做任何一件事情,進步到一個程度,成果快要出現的時候,你反而覺得是退步。比如說寫毛筆字,開始寫的三天,越看寫得越有味道,越寫越漂亮,自己也讚歎自己快要變成書法家了。到了第四天越寫越難看,第五六天自己都不想練了,越看越不成樣子。在這個時候,千萬不要放棄,寫的字雖然越看越難看,那正是你書法上的進步過程。
學拳也是一樣,不管太極拳、少林拳,學了半月就想打人,覺得自己的武功天下第一,好像都可以飛簷走壁了。三個月後慢慢發懶了,半年以後,所學的通通丟光。所以,在進步以前就有這個現象,人情物理都是如此。古人只是拿人世間的經驗,以及物理的狀況,加以說明而已。
“夷道若颣”,“夷”就是平坦的道路,例如我們開闢一條新的馬路,像建造橫貫公路,未開闢以前有種種困難。“颣”就是堆積起來,沒有辦法開發;及至開好以後,就是平坦的大道了。換句話說,在平坦的大道要完成以前,我們會感到工程十分困難。
萬物的生命,“負陰而抱陽,沖氣以為和”,“負”是背上背著,“抱”是前面懷中抱著。一個東西都分為陰陽兩股力量,人也好,細胞也好,動物也好,植物也好,礦物也好,天地間任何一個東西,都是陰陽兩股力量,“負陰而抱陽”。“道生一”,它又分了陰陽兩股力量的作用。“一生二”,另外還有一個東西,光是陰陽兩股力量,沒有一股中間力量去調和是不行的,這個調和的力量叫做“沖氣”,沖也就是所謂的中和,也就是“沖氣”,老子是用“沖氣”表達。所以,密宗、道家講人修持做工夫說到中脈,也叫“沖脈”。
“沖氣以為和”,就是有一個調和陰陽的作用,生命的功能,就是這麼一個現象。許多學佛修道,打坐做工夫的人,懂了這個道理,自己就明白了,不需要去問人。自己用功時,這兩天很清靜,過兩天又不清靜,說不定是更煩;但煩過了,再用功一段時間,又會很清靜,就是反復在那裏做週期性的旋轉。這個旋轉的現象,佛家叫做輪回,也就是那樣轉圈圈。修行的人要想把握住,既不散亂,又不昏沉,既不痛苦,也無歡樂,就要知道如何“沖氣以為和”,怎麼樣達到中和。所以生命的奧妙,修持的方法,也都在這個地方;心理的調整,做工夫上路,也是在這個地方。這是一個非常奧妙的關鍵。宇宙的法則,就在這裏,把這個道理搞通了,所謂學佛修道,以及人事,就都能夠把握在手裏了。
先講這個物理的道理,拿一棵樹來比喻,把這棵樹加以修剪砍鋸,這棵樹便能長成一種新的形態,所以“損之”是利益之,使它成器。我們經常聽到教育孩子的話——“溺愛他就是害他”,對孩子的嚴格管教,目前給孩子吃一點苦,將來他會感激你,他覺得爸爸是個好爸爸,媽媽是個好媽媽。不然孩子長大會怨恨你,這就是“物或損之而益”的道理。又如人生了病,醫生診斷非開刀不可,你不能說醫生可惡,結果他在你身上開刀,你不但不告他,還要謝謝他,這就是“損之而益”。
益之而損”,這是相反的道理,人越要求好,反而樣樣做不好,做人要想做到面面都好,就完全錯誤了。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可以面面都好,越是想做到面面都好,結果是面面都糟。一件事情的處理,往往顧了這一面,無法顧那一面,它是相對的,有因果的,所以是“益之而損,損之而益”。也就是我們前面講到的“大白若辱”,你只能顧到一樣,不能顧到兩樣,想一下子面面周到的人,結果是面面都得罪了。
前面老子說“沖氣以為和”,老子是把老實話告訴我們。他的原則方法,就在這個原理中。所以做工夫也好,修道也好,有時候看到是退步,“進道若退”,實際上,常常是“損之而益”。有時破壞了一點,但過了這一點破壞,下一步發展成長得更快,又向前進了一步。相反的,天天求進步,天天增加,結果“益之而損”,反而不能成功。等於現在有些人,尤其是美國的朋友們,喜歡吃補藥,各種維他命吃得太多了,補多了,病來得更多更快,這就是“益之而損”的道理。
培養花草也是如此,花草樹木長到某一繁茂情況時,要剪枝去葉,將來花才開得更美,果實才結得更碩大,這也是“損之而益”。如果不加修剪,拼命加肥料,結果,不但開不出好花,結不了好果,反而因肥料太多,整棵樹都被肥料燒死了,這是“益之而損”。所以要“沖氣以為和”,使陰陽調和,損益適當,才能真正欣欣向榮。
——《老子他說》